出現突發性頭痛、頭暈,走路時身體難以平衡或手腳協調困難的症狀嗎?你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!根據衛福部2016-201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,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,18歲以上國民每4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。該如何及早發現,觀察心血管疾病徵兆有哪些?本篇將說明心血管疾病症狀,和如何檢測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。
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症狀及潛在危機大公開
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,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提出一項報告,認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優先施打新冠疫苗。透過研究調查發現,重症病患大多有心血管疾病病史,且擁有高血壓的新冠患者死亡率是其他患者的3倍以上。心血管疾病不但會引發許多併發症,也會在身體虛弱時成為一觸即發的炸彈,只有及早預防才能夠和它和平共處,將危險降到最低。
心血管疾病症狀和徵兆
心血管疾病為心臟和血管疾病的泛稱,大多指心臟、腦部和周邊血液循環系統出現阻塞、硬化等狀況,可能會出現高血壓、冠心病、中風、心臟衰竭等症狀。此外,心血管疾病症狀一旦出現,及代表心血管已有嚴重的阻塞和硬化情形,在前期較難以發現。有醫師表示,若平常熬夜或運動後會胸悶,但休息過後又無大礙的情形一直反覆發生,則需要立即就醫檢查,可能是心血管出了問題!
心血管疾病有可能毫無徵兆,一旦出現胸痛則因心肌梗塞死亡的人就有5成之多,且7成血管有阻塞情形。而血管阻塞主要原因,是因為動脈血管內壁堆積了低密度膽固醇、脂肪和鈣等物質,長期下來,血管會變硬、變窄形成血栓;血管內壁的斑塊掉落也是阻塞血管的元兇之一,使得流經末端的血液、營養和氧氣減少,從肢體開始出現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狀。
在日常生活中,仍能發現有關心血管疾病的蛛絲馬跡,以下列出7種隱藏徵兆,若反覆出現或已持續一段時間,建議就醫進行詳細檢查為妙。
- 出冷汗
- 噁心頭暈
- 呼吸困難
- 突發性劇烈頭痛
- 單或雙眼視線模糊
- 胸口、心口或胸部有疼痛和壓迫感
- 走路時手腳不協調,難以平衡
以上都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,為心臟病或中風的前兆。這些都來自不良的生活作息,例如久坐、熬夜、三高飲食(高糖、高油、高鹽)和酗酒等,尤其心血管疾病有70%皆來自家族遺傳,若沒有在飲食和生活上加以控制,血管就容易阻塞,引發相關併發症。
心血管疾病預防方法是什麼?從檢測血管狀況開始
一般來說,心血管疾病健康檢查會從抽血、心電圖等基本檢查開始,若有需要近一步做高階檢查的話,才會由醫師安排64切、256切心臟電腦斷層,掃描靜態心電圖,可以得到更確切的檢查結果。但這些檢查費用都較高,因此除了從基本的身體健康檢查來了解身體狀況外,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測試,來觀察血液循環的情形。
「艾倫測試」(Allen Test)能夠快速了解手掌兩側血管的流通情形,在診間中也會使用這個測試確認是否要進行介入性治療,以擴張血管或去除血栓來治療冠心病。此測試過程如下:
- 左手握拳
- 左手手腕內側往上,請另一人兩手壓住手腕最外側
- 左手反覆握拳再張開,重複5~7次直到掌心變白
- 請對方鬆開雙手
- 觀察自己左手掌心的血液流動情形
若掌心能在10秒內恢復血色,則代表手腕的橈動脈和尺動脈血液可以正常流通,若太晚恢復血色則代表末梢循環不好,需要特別注意,並做進一步的檢查已確認是否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血管阻塞怎麼通?3種血管清道夫食物,加上運動事半功倍!
清除血管阻塞食物1:五穀雜糧
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、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B、E,能夠提升高密度膽固醇的含量,可取代精緻澱粉,降低醣類的攝取量,有助於控制血糖和血壓。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五穀雜糧當主食,對消化道疾病的人來說容易胃脹氣,吃多反而更傷身。
清除血管阻塞食物2:蔬菜水果
膳食纖維和鉀離子能夠協助控制血壓,其中的纖維可以防止過多的低密度膽固醇和脂肪被身體吸收,遠離高血脂的危險。例如:香蕉、番茄、菠菜和地瓜等。
清除血管阻塞食物3:磷蝦油
磷蝦油已被國際證實可以降低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含量,且美國食藥署和歐盟有認可為安全成分,從天然食物或保健食品中攝取皆可,但對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來說,擁有政府認證的保健食品會是比較方便的選擇。
除了食補外,運動則有助於脂質的代謝和分解,透過調整運動強度就能擁有良好的血脂調節效果。運動方式因人而異,可多選擇耐力運動,每週3次,每次不少於30分鐘,維持一定強度的運動,就能使總膽固醇下降,高密度膽固醇上升,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,並有效治療高血脂症。
更多健康資訊: